4

溧水区探索“公益+市场”“助餐+”等为老助餐模式

  发布于2024-09-13    

“今天吃红烧鱼,真香!”近日一个上午10时30分,溧水区洪蓝街道天生桥社区山南自然村助餐点里饭菜飘香,陈长生等老人正依次排队点餐。

记者看到,除了红烧鱼,当天还有毛豆炒肉和清炒黄瓜等,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最多只需付4元,就可吃到荤素搭配的三菜一汤。“非常好,每周都有不同的菜,吃不腻。”陈长生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对助餐服务竖起大拇指。

山南村位于溧水区琛山(当地称小茅山)南侧,是第七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天生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仲四伢介绍,社区共有16个自然村,其中山南村人口最多,但位置较偏,距离洪蓝街道集镇近5公里,且村里居住的大多是留守老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89人。

南京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在养老服务中,解决好“做饭愁、吃饭难”是关系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关键问题。

2014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为老助餐服务,溧水区先后建成163个助餐点,日均就餐老人约3000人。“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助餐点的点位选择难,村民居住分散,难以实现全覆盖;其次是运营资金不足,自我供血能力不足;最后是每个社区(村)的补贴标准不统一,这些都会影响助餐服务质量。”溧水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李松介绍,聚焦为老助餐中的难点和痛点,溧水区今年出台《为老助餐提升实施方案》,通过优化服务布局、丰富供给模式、统一服务标准等,持续完善为老助餐服务。

科学选址,让更多的老人吃上“暖心饭”。据介绍,天生桥社区原来的助餐点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只能覆盖附近一两个自然村,每天就餐的老人只有40多人。为了扩大覆盖面,在社区乡贤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社区利用山南村中的闲置厂房打造了山南助餐点,总面积达400多平方米,不仅建有厨房,还增设了日间照料室、棋牌室、休息室等功能区。“以这里为中心厨房,通过配餐,让社区的其他养老互助睦邻点增加助餐服务,从而提高助餐覆盖面,目前每天助餐服务的老人增加至65人。”仲四伢说。

为推动为老助餐良性发展,溧水区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探索推广“公益+市场”相结合的为老助餐模式。从今年开始,溧水区提高补贴标准,由区财政和各镇街分别补贴2—3元,村社兜底,老人每餐最多付4元。仲四伢告诉记者,山南助餐点去年运营9个月,去除各项政府补贴,社区支付的费用达15万元,幸好有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社区真正承担的费用约5万元,压力小了很多。

要增强助餐点的自我造血功能,还得依靠市场化运作。李松介绍,目前溧水区正进一步拓展“餐饮企业+助餐”的为老助餐模式,依托区内知名餐饮企业,丰富助餐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同时,鼓励助餐点向“全龄友好”食堂转型,增加助餐服务组织的经济收入。

针对部分助餐点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溧水区探索“助餐+”综合服务,将为老助餐点打造为群众议事、文化娱乐的资源共享室,截至目前,全区163家为老助餐点中有136家具备文化娱乐和群众议事功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对完善养老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溧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优化服务布局,完善送餐体系,常态化开展星级食堂评比,并利用智慧化技术,精准开展为老助餐服务,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11月20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共同启动了新时代“银龄行动”。据悉,“银龄…
了解详情
 如何让广大老年人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快乐?11月20日,民政部在京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老龄工作…
了解详情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