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传花、报纸传球、一笔猜字……近日,一场属于“90后”老宝贝和家属们的“亲子轰趴”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火热进行,为长者和亲人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在这里,不仅每周都有“儿辈”“孙辈”志愿者以亲人的名义长期稳定地陪伴长者,更有萌宠定期探访,共同为长者搭建起一个温馨的“虚拟家庭”。
“聂姨最爱唱戏了,每次来看望她都要哼几段。”在市养老护理院的长椅上,记者见到了“儿辈”志愿者卓素芬,她口中的聂姨正是她身旁挽着的长者。聂姨精神头很好,正挥舞右手哼唱着不知名的地方戏曲,一板一眼,见到记者后笑容更盛,唱戏的音量也不自觉高了几分,看上去派头十足。
而卓素芬向记者回忆起今年年初第一次见到聂姨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聂姨说话有些口齿不清,一般人很难和她交流,慢慢地,她就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卓素芬坦言,其实一开始并没有信心能改善聂姨的情况,只是尽自己所能希望可以打开长者的心结。
“语言沟通有困难,我就经常为聂姨按摩、整理衣物,用心去观察和理解她的需求,不厌其烦地和她分享我这一周做了哪些事。”卓素芬说,如此坚持了三四周后,聂姨也有了明显变化,“笑容多起来了,看到别人会主动打招呼,每天乐呵呵的。”
在过去半年里,卓素芬每个周末都会来陪伴聂姨。“聂姨虽然说不出来,但她的内心很丰富,你能在她身上看到很多生活的智慧和思考。”卓素芬坦言道:“不仅聂姨需要我的陪伴,我也更需要聂姨!陪伴是感情的双向奔赴。”
记者了解到,通过市养老护理院搭建的“虚拟家庭”模式,越来越多的长者找到了他们的“亲人”,通过结亲和定期探访,让长者更愿意信任志愿者和敞开心扉。(记者 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