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健康储能”表现出高度异质性:有些人慢病共病风险逐渐增加,有些人仍具有较高健康人力资本开发潜力。显然,既往单一、分割的医疗、体育与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现今老年人的多层次健康需求。
在当前医养结合的基础上融入体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健康和主动干预,或可有效预防或延缓增龄过程中的健康损失和机能衰退。医、体、养融合是针对“健康—衰老—衰弱—疾病—失能—临终”不同阶段采取的医疗、体育、养老多维度健康综合服务,旨在满足多样化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
医、体、养的融合路径可总结为:健康阶段,在开展预防保健、居家或社区养老的同时,加入体质测定和运动健康促进内容,帮助老年人保持和增加“健康储能”;衰老加速环节,在开展老年健康综合评估的同时,开展针对性运动干预和个性化锻炼计划,帮助老年人延缓身体机能下降速度;衰弱阶段,结合医疗保健、功能性训练以及生活照护,帮助老年人恢复和维持生活能力;疾病阶段,在治疗和康复、生活护理的同时,结合运动处方干预,帮助老年人缓解病痛,促进身体恢复;失能阶段,在进行长期照护的同时,引入辅助设备和适应性运动,帮助老年人保持一定的运动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尊严感;临终阶段,由社区与相关机构携手提供专业安宁疗护服务,关注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目前,一些地方以体育俱乐部和体质监测中心为载体,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医、体、养深度融合服务,但不少项目仍是小范围试点,覆盖面有限。一方面,公众对该模式的具体内容、服务流程及潜在益处缺乏了解,参与度不高;另一方面,与医疗、养老相比,运动保健、体质评估等支付保障不够明确,缺乏筹资的制度保障。此外,缺乏贯通医疗、体育和养老服务的整合性人才,也是制约医、体、养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医、体、养深度融合,需要全方位整合多学科团队和机构资源,培育创新要素,发展创新工具,建立健全整合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顶层设计。
一是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促进主动健康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体育+医疗”“体育+康养”服务,带动医疗、体育和养老在健康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实现深度融合与协调配合。在此过程中,构建以养老为基础、医疗为支撑、体育为赋能的框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体系。
二是结合当前老龄化趋势及老年人多层次需求特征,积极推动卫生健康、疾病控制、体育和民政等多个部门之间的横向跨部门协作与纵向跨层级协同,确保医、体、养资源的多维度、体系化整合。
三是进一步明确医疗、长期护理与养老保障之间的界限,确保制度有效衔接,探索转付渠道融合,实现各类保障制度无缝对接。可以考虑将运动处方费用支付融入现有康养筹资体系,设计、建立筹资保障制度,提升医、体、养深度融合的可持续性。
四是加强整合医学、体育、养老服务等专业的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医疗机构、体育组织、养老机构、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共育计划,培养既符合医、体、养深度融合需求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满足多元化的健康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