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让老年人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发布于2025-02-13    

老年人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养老服务,是家家户户盼着的“心上事”,也是各地政府的“上心事”。近期,全国31个省份地方两会相继落下帷幕,记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及民生实事时发现,各地围绕加快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协调三类养老服务形态、构建三方协同机制,用一系列暖心安心的真招实招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透过地方两会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坚定信念,各地以拼搏实干,让老年人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网络下沉

让城乡养老服务适配、充足、可及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仍存在城乡、区域供需失衡的挑战。“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月萍看来,“这和各级医疗设施类似,在县级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乡镇(街道)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才能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系统,实现养老服务在不同层级间的均衡发展和高效利用。”

记者梳理发现,辽宁、山东、河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份明确将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安排中。此外,多地将服务网络建设细化为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保障城乡老年人都能获得适配、充足、可及的养老服务。

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作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大脑”,承担着统筹县域资源的重要职责。浙江省政协委员袁清认为,通过打造县域养老服务综合体,能够实现不同层级养老服务供给与家庭养老的连接。在具体落实上,2025年,新疆将对30个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甘肃将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抓手,推动实现县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全覆盖。

乡镇(街道)作为连接县级平台和村(社区)站点的桥梁,能够更好地汇聚资源,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服务。2025年,河北将培育标准化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00个以上,河南将实现1000个以上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列入民生实事,湖北计划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100个,福建、宁夏将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60%列为目标。

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作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神经末梢”,可以形成就近就便的服务支持,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的需求。2025年,河南计划建成1000个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点;天津将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社区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幸福院)30个。

“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符合县(区)作为我国国家治理基本单元的实际,符合养老服务重在基层的规律特点,有利于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是加快养老服务顶层设计的重要举措。”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表示。

服务贯通

把温暖送到老人床边、身边、周边

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但如何让本不具备养老照护环境的家,变成能够提供专业照护的“家庭养老院”?各地探索创新,让老年人在家养老的愿望成为现实。

2024年,广东省累计为8.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甘肃、安徽、陕西分别完成6.7万户、4.5万户、3.7万户……通过安装配备防滑地板、扶手、报警设备、适老家具等设施,老年人居家生活更安全、更便利、更舒适。

为了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服务,各地将养老床位搬进老年人家中。2025年,新疆计划为全区2000户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每年提供不少于36次的居家上门服务;山东、北京分别计划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万张、2000张……养老不离家,老年人有了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重庆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超780万人,占比达22.9%。在重庆市人大代表钟娟看来,只有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家庭、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舒适和人性化的养老环境。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各地将失能老年人照护作为重点工作,保障失能老年人享受到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照护服务。2025年,海南省将为全省21万名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提供免费失能等级评估服务,掌握老年人失能情况和养老服务需求;四川省将开展“健康敲门行动”,上门服务25万余名居家失能老年人,并依托有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辟照护专区,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提供“喘息服务”;江苏省将推动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护理院,保障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健康需求,让老年人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照护。

同时,各地还就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作出相应部署,通过改造农村互助幸福院、互助照料中心、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增加农村老年饭桌覆盖面等措施,让更多农村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

协同发展

让养老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多元

养老服务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兼具市场性和福利性,需要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机制,只有充分发挥好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三方作用,才能让幸福养老愿景变为实景。

“市场是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立雄看来,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和服务产品。

山西省政协委员张海俊认为,通过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一次性建设补助、运营补贴、床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形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能够逐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产业。各地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养老产业多元化发展。湖北实施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强化、优质供给市场扩容、健康产业加快培育三大工程,协同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宁夏支持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吉林支持国企积极利用财政性存量资产设施布局养老相关产业,进一步激发养老市场活力,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据记者观察,30个省份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和促进银发服务消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部分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银发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布局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拓展“冰雪避暑+中医中药”康养、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和推广、丰富旅居养老等举措,推动银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各地还注重发挥社会参与的作用,通过发展老年教育、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拓展“银龄行动”等措施,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各地蓝图已经绘就,养老行业紧盯战略部署“按图作战”,迈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2050年,你正在以什么方式养老?据全国老龄办数据,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每三人就有…
了解详情
 当前,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
了解详情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完善老年人…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