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北京市老龄协会提醒老年人:注意防范AI换脸诈骗

  发布于2025-03-19    来源:转载网络

  今年以来,关于“AI换脸拟声”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近日,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发布专项报告,提醒老年人注意防范AI换脸诈骗。

       报告显示,1月1日至3月17日,北京市老龄协会、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共监测到关于“AI换脸/造假”相关舆情共计45432篇/条。整体来看,“AI换脸/造假”话题舆情高峰出现在今年3月份。其中,“AI”“换脸拟声”“诈骗”“治理”“造假”“立法”“315”“乱象”“违法”“侵权”成为媒体报道的高频词汇。

       报告指出,老年人因为缺乏分辨能力,是AI诈骗的重灾区。据报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换脸技术,冒充老年人的亲友或熟人,通过视频通话、发送虚假视频信息等方式,以突发疾病、遭遇事故等各种理由谎称急需用钱,请求老年人给其借款或转账。由于视频中的画面与亲友极为相似,老年人往往难以辨别真假,在情感驱使下未核实便匆忙转账。一旦款项汇出,不法分子便销声匿迹。

       一些商家利用AI技术假冒公众人物形象制作虚假广告,或利用网红达人进行“种草”营销,并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导致消费者容易“踩雷”。在网上,还有人随意兜售AI合成软件,“手把手教学”,使得制作生成AI“克隆人”视频的技术成了一门生意。

       报告指出,由于AI换脸技术被滥用,现在除了“AI靳东”,还有“AI张文宏”“AI雷军”“AI刘德华”“AI刘晓庆”……这一类的“假人”频频出现在社交网络。

       针对AI技术诈骗盯上老年人群体的情况,报告指出,防范“AI换脸诈骗”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发力。在政府监管层面,监管部门应该加快AI行业立法工作,同时加大对AI技术应用的监管力度,严惩利用AI造假的个人和平台。在平台方面,企业要完善审核机制,并加强行业自律自治。在社会组织层面,要加强涉老AI科普宣传工作,增强老年人反诈意识。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AI换脸技术滥用已对老年人群体形成显著威胁,急需构建“立法监管、平台治理、家庭联防、自我防范”的多方协同防护体系。“建议加速完善AI技术应用的法律边界,压实平台审核责任,并优化算法推送逻辑。”该负责人同时呼吁老年群体提高警惕,遇到可疑视频务必通过多途径核实身份,切勿因情感冲动盲目转账。若遭遇诈骗,应立即留存证据并报警,以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龙华已建35个长者饭堂,实现街道和“老龄化”社区全覆盖“不仅吃饭方便了,政府还有补贴,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中…
了解详情
3月3日,全省老年教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
了解详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3月28日公布的《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未来五年,银行业保…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