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静静
创办“另类养老院”,带着老人拍时尚大片、玩电竞;入职养老机构,与老人朝夕相处;成为助浴师,上门帮失能老人洗澡;建立陪诊团,帮就诊老人挂号、取药……近年来,花式入局为老服务行业的年轻人正在逐年增多,这已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选择。
《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年轻一代加入为老服务行业的初衷是什么,他们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在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就这个话题进行了采访。
年轻人在为老服务行业干什么
“奶奶,你看我吃得比你快。你要加油啊,看看能不能超过我。”河北省临城县天颐疗养庄园的护理员小米(化名)每天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哄厌食的杨奶奶吃饭,语言俏皮、表情可爱的她总能把杨奶奶逗笑。
2000年出生的小米,大学学的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去年找工作时,在网上看到这家机构招聘养老护理员的信息,便投了简历。“没想到我被录取了。或许并不意外,因为我和姥爷感情深厚,所以求职时很关注这类招聘信息。”
今年9月成为老人陪诊师的芳芳(化名),是一名药学博士,毕业后一直在医药行业工作。“我很看好为老服务行业,觉得这是一个‘朝阳’行业。现在高龄老人很多,陪诊的需求很大,我和朋友作了市场调研后便成立了一个主营陪诊服务的团队。”芳芳告诉记者,团队中的陪诊师都是90后,有学医护专业的,也有学幼师、英语等专业的。接站、取号、缴费、陪着做检查、取药……经过多次陪诊,团队中的小于(化名)对这套流程已驾轻就熟,“陪老人就诊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我很喜欢这个职业。”
同样是90后的周周(化名),大学学的是护理专业,因看好为老服务行业,她辞去工作入职一家养老服务公司。目前,她已成为公司助浴团队的负责人,不仅为老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还经常给年轻的助浴师作培训,“我们团队偏年轻化,最小的是00后。”
吉林省长春市养老管理服务中心养老示范指导科科长赵丹鹏告诉记者:“近年来,从职业技术院校毕业后进入养老机构工作的年轻人确实在增加。在今年长春市举办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很多参赛选手是90后,而且都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对为老服务行业出现的新变化,长期从事养老人才培训的贵州省颐康民政职业能力建设中心主任潘洁很有感触。她说:“以前开展养老服务培训时,参加培训的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也偏低,所以培训的内容理论少、实操多。但近几年参加培训的年轻人明显增多,而且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公益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崔炜也注意到了这一新现象。他说,这一方面反映了银发经济赛道在扩展,为老服务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变化,彰显了年轻人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年轻人给为老服务行业带来了什么
李爷爷是周周开展助浴服务的对象。他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因子女不在身边,洗澡很不方便,老伴干着急没办法。刚开始,李爷爷对陌生人助浴非常抵触,周周便经常带着团队的年轻助浴师上门和他拉家常,“我们听李爷爷讲以前的故事,也分享我们的新鲜见闻。”交流多了,李爷爷和这几个年轻人的距离也拉近了。在第7次上门的时候,李爷爷主动提出想请周周帮忙洗澡。“你们的服务耐心、周到、专业,减轻了家属照顾失能老人的负担。”李爷爷的老伴称赞道。
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年轻人理念新、知识新,学习新技术快,能为老人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他们能和老人‘玩’在一起,陪老人唱歌跳舞、教老人制作短视频等,用青春活力感染老人,让老人的心态更积极乐观。”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自2015年起招收三年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科生。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王燕介绍:“我们这个专业每年毕业学生100名左右,60%的都进入了养老服务行业。他们懂专业、会技能,既有提供养老服务的能力,也有与老人共情的素养,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无论是入职传统的养老机构,还是从事陪诊师、陪聊师、养老管家等为老服务新职业,年轻人的加入不仅能缓解为老服务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会推动行业朝着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更好、更全面地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品质化的养老需求。”民政部培训中心教授成海军这样认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宏伟凭借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记者:“为老服务既是事业也是产业,很需要年轻人的创新和活力,他们的加入会加速行业的服务细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并催生新的业态,甚至为部分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如何吸引和留住年轻人
“看到老人因为我的服务而开心,我也很开心。”周周很享受助浴师这份工作带来的乐趣。
“我们在创业盈利方面没有太大野心。希望我们的陪诊师团队能够真正解决老人在就医方面的困境,让无助的老人多一些从容,让在外的子女少一些担心。”芳芳谈起团队的发展目标时说。
“因为喜欢和热爱。”多位从事为老服务行业的年轻人谈起入行原因,表示这份工作带来的价值感与幸福感远超物质层面的收获。
但也有不少受访者向记者讲述了从业时面临的职业困境。
“刚开始做养老护理员时,不知道如何向身边人讲述我的工作,他们无法理解我的选择。”小米说道。
在贵州多所高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兼任老师的潘洁告诉记者,社会对于为老服务行业的认知度较低,特别是对一线护理工作存在误解和偏见,这会对年轻人从事养老或者涉老工作有一些影响。
王燕告诉记者,学生入职两三年后离职率比较高,许多养老机构都存在留人难的现象。她认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经验非常重要,应该尽快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层级晋升体系,打通人才流动和上升的职业通道,减少离职率。即使人才跳槽,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人才也会在行业内相互认可。
崔炜认为,要加强对年轻人从事为老服务行业的情感支持和精神鼓励,加大社会宣传,树立敬老孝老榜样,提升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尊崇感。
在采访中,芳芳告诉记者:“因为缺少行业规范,无论是陪诊师个人还是患者的权益都缺乏制度保障。另外,目前相关的技能培训也比较少。”
针对为老服务新领域,成海军认为:“应密切关注行业的新发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为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发挥行业组织作用,鼓励、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和涉老服务的发展。”
对于为老服务行业涌现出的“小众职业”,胡宏伟指出,当服务发展为一种职业时,对专业性和规范性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要加强对职业属性的认定与规范。同时,加大专业技能培训,保障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减少市场风险与隐患,从而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