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东营市垦利区探索农村“助餐养老”新模式 建设“老有所养”幸福家园

  发布于2023-11-09    

东营市垦利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幸福家园”的殷切嘱托,按照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要求,从农村老年人最基本、最急需的就餐服务入手,在28个村居试点建设黄蓝汇•颐养中心,为1508名75岁以上留守、高龄、患病等有就餐需求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同步撬动文化娱乐、医疗服务等各类资源集聚,探索了一条“助餐养老”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突出多元共济,聚力相助,推动农村养老助餐可持续发展

按照“多支撑、可持续”的原则,由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颐养中心全部由村两委大院改造而成,并通过政、社、村、企、群“多元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共同打造政府扶得起、集体办得起、群众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助餐服务模式。

一是“政府补+部门帮”,让颐养中心轻装前行。参考“星级农村幸福院”建设标准,针对不同村庄的人口规模、集体财力,按照1—3星级颐养中心建设规模,分别给予2万元、2.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并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人每餐给予不超过3元的补贴。同时,发挥帮包单位在颐养中心建设运营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水电气暖、用工保障等方面扶持政策向颐养中心倾斜,累计节省资金380余万元。

二是“村级贴+项目扶”,让资金使用良性闭环。注重做好乡村振兴项目与养老项目的有机结合,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企结对帮扶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区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居占比超过98%,每年村集体收入由村居按比例用于养老服务。比如,郝家镇薛家村每年将光伏项目收入的10%投入颐养中心,助力中心稳健运营。

三是“慈善捐+孝善托”,让爱心基金细水长流。坚持将“孝文化”贯穿养老工作始终,鼓励村居设立“孝善基金”,成立以“爱心人士、致富带头人、成功创业人士”等为骨干成员的“互助社”,在自愿捐助、量力而行的前提下,设置500元的原则捐赠上限,动员更多有余力的群众参与到捐款捐物中来。

四是“子女缴+自己干”,让老年人不为餐费发愁。突出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对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鼓励子女为父母养老交纳一定费用,按照每人每餐1-2元标准执行。同时,积极拓展颐养中心“造血功能”,鼓励有条件的村“自己干”,通过为村民提供基本晚餐服务、承接村内“红白事”等方式,增加自我营收能力,用于反哺颐养中心日常运营,形成循环促进新格局。

二、注重以点带面,延伸服务,撬动各类农村养老要素集聚集成

在建成黄蓝汇•颐养中心的基础上,东营市垦利区全面延伸拓展颐养中心功能,配建休息室、娱乐室、医疗保健室、幸福工坊“四室一坊”,以点带面集成养老资源,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服务需求。

一是向医疗服务延伸,推动老年人老有所医。按照“颐养中心建设到哪里,医疗服务点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建设医疗保健室,配备灸疗、火罐、按摩椅等理疗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依托颐养中心,广泛开展慢性病筛查、健康查体等系列活动,老年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今年以来,开展送医下乡活动152次,惠及农村老年人3万余人次。

二是向照护关爱延伸,推动老年人老有所养。颐养中心规划设立休息区域,按农村幸福院星级标准配套休息床位、被褥等设施,结合医保领域长期照护保险政策,为老年人提供临时、日托等照护关爱服务。将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颐养中心每天到勤率作为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的重要指标,预防和减少老年人居家安全风险。

三是向文娱活动延伸,推动老年人老有所乐。在颐养中心设立文体娱乐室,配备棋牌、书报、体育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集聚交流的舒适场所,老年人利用饭前时间,共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依托颐养中心,开展“进千村乐万家”送戏下乡和送影下乡系列活动,极大丰富了老年人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娱乐新生活。比如,“重阳节”当天,在垦利街道左二村,依托颐养中心开展了“老少同乐”活动,为老年人送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三、聚焦共同富裕,安居乐业,让农村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幸福养老”

以颐养中心建设运营为实施手段,推进首批颐养中心示范点打造,发挥其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弱项,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努力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探索“垦利路径”。

一是搞活银发经济,实现就业“不离家”。依托颐养中心,链接适合老年人开展的手工艺品编扎、家纺缝纫、木工制作等就业创业服务项目,让老年人在就餐之余,可以参与到劳动中来,获取劳动报酬。以董集镇杨庙社区草编合作社、永安镇惠丰社区天彩老粗布纺织、垦利街道东宋村手工艺品编扎为典型,通过创新“培训+电商+订单”“统购统销”等方式,老年人每天可收入15-20元,将“幸福工坊”打造为“共富工坊”。

二是建设幸福大院,实现养老“不离村”。颐养中心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将以农村安居房、周转房为代表的困难人群安置场所统筹规划到建设过程中,实现老年人不离原居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三是推行全员助力,实现运行“无担忧”。探索“积分共助”机制,成立老年志愿服务队,发动困难老年人、低龄健康老年人、老年人子女参与食堂备餐、卫生清洁等基本劳动或捐助食材用品,换取“工分”,“工分”可抵扣就餐费用,让每一位村民既当受益者又成贡献者。创新发起“养老助老微保险”,区慈善总会每年为老年人代缴30元保险金,提供3.75万元的意外伤害险。

四、坚持助餐赋能,倡树新风,打造有温度的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东营市垦利区积极探索,充分发挥颐养中心农村老年人集聚的优势,创新将颐养中心打造成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筑起了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一是打造党的声音传播的平台。依托颐养中心,打造“红色大院”文化品牌,紧贴百姓需求和时代热点,采取“宣讲+文艺”模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声音和各项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二是打造文明新风宣传的平台。针对农村年迈留守老人相对较多、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不太熟练、信息接收比较闭塞等问题,利用颐养中心给村民敲警钟、做科普、辟谣言、消恐慌。比如,依托颐养中心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学堂,通过广泛宣传,提升老年人识骗防骗、防欺诈意识,让颐养中心成为普法阵地的最前沿,撑起老年人权益的“保护伞”。

三是打造村情民意汇集的平台。依托颐养中心老年人集聚的优势,“面对面”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背靠背”聆听群众心声,对老年群众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耐心细致解答,及时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下一步开展农村工作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真正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11月20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京彩时光 银龄守望”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根据方案,12月1日至31日期间,…
了解详情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做好老年人金融服务工作,增进老年人福祉,前不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
了解详情
北京市朝阳区的方女士今年86岁,老伴去世,儿子定居国外。“女儿住在海淀区,一星期来一次。她61岁了,还要和…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