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林凤斌 通讯员 陈亚娟
11月13日清早,唐县迷城乡古洞村的老人拿着保温桶、饭盆,陆续来到村中心广场,在“初心餐厅”前排起了队。
“打饭喽!”7时整,村党支部书记李秋丽准时打开餐厅窗户,里面的热气和香气一下子涌了出来。一张饭票一份早饭:一根油条、一个花卷、一份豆腐脑、一个鸡蛋。老人们依次上前打饭,李秋丽和其余3名村干部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一张饭票一块钱,不但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半个小时后,餐厅前只剩下周坤联老人。她说,餐厅自10月20日开业以来,每天的早餐一个鸡蛋是标配,主食不是花卷和油条就是包子和馒头,稀的不是米粥就是豆腐脑。
周坤联今年67岁,孩子长年在外打工,自己在村里居住。平时,她觉得一个人做饭麻烦,早饭总是将就,经常吃剩饭。“现在,每天早上都能吃上热乎的现成饭,真是暖胃又暖心!”周坤联说,“每天做这么多人的饭,可是辛苦李书记他们了!”李秋丽和3名村干部每天四五点钟就起来和面、熬粥或者做豆腐脑,村里的事儿还不耽误。
“餐厅起名‘初心餐厅’,就是表明我们不忘初心。老人们吃好了,身体健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李秋丽说,全村65岁以上老人有189人,由于年轻人大都在外打工,空巢老人有100多位,如何让老人们吃好早饭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村里自办公益餐厅,解决65岁以上老人吃早饭问题。”今年10月,李秋丽把自己的想法和3名村干部一说,大家一致赞同。
这么多人吃饭,钱从哪里来?李秋丽盘算了一下:村干部下厨,人工钱可以省了;按确定的伙食标准,每人每餐原料成本至少3元钱,收1元钱的话,每月得亏空8000多元。
怎么办?先办起来再说,不行再找社会赞助。4名村干部自掏腰包筹集了3.4万元,置办了活动房、灶具、工作台、蒸箱、冷冻柜、消毒柜等。10月20日早晨,“初心餐厅”如期开业。
“原本还为接下来的花销犯愁呢,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着落。”在村委会,李秋丽拿出一个本子,只见村民捐赠物品的记录情况写了满满3页纸。“听说餐厅开业,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纷纷解囊。”
“刘章,5袋面。”李秋丽指着这笔捐赠说,刘章长年在山西太原打工,父母今年都75岁了。得知村里办“初心餐厅”,他不但第一时间捐了东西,还专门打来电话,称此举“让年轻人在外打拼时少了后顾之忧”。
“有了群众的支持,我们更有底气和信心坚持下去,让老人们高兴,让大家放心。”李秋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