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下降到个位数,各个惠老助餐点的饭菜温暖如常。这几天,惠山区“惠爱厨房”项目运营负责人何建华也关注着天气的变化,“无论多冷,都要保证这顿饭到老人手里是热乎的。”从中央厨房单份分装好、装进保温箱,统一配送到各爱心餐厅和社区助餐点,老人来取时再放进单独保温袋——“一餐热乎饭”的当日旅程,是无锡“锡心香伴”惠老助餐城市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
让老人用好“一餐饭”,在无锡开题已久,而自“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开展后,助餐服务进入数质加速提升阶段。目前全市实际建成并投入运营133家助餐中心、619个社区(村)助餐点,日均就餐2.7万人次。这些点位已实现全市街道(镇)全覆盖;社区覆盖面超55%,在全国、全省城市中均处于领先方阵。
无锡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地市之一,已把惠老助餐纳入高质量发展年度考核指标之中,这折射出一座城市对“老有善养”的深刻考量。近期,无锡日报记者循着助餐点位探究这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加速度”,看到面上覆盖、点上夯实、模式探索、社会协同的亮点与实践,更感受到一餐热饭与一座城市温度之间的深度关联。
一道高质量发展“抢答题”:
科学算法让这餐饭“叫好”又“叫座”
全市养老地图里,惠山区是实现助餐点位街道(镇)、社区(村)全覆盖的板块。“全区从原来每天1500人左右用餐,发展到如今注册老人超过9100人,每天用餐近5000人,已实现全区80周岁及以上老人和特困老人群体全覆盖。”
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1万,占户籍人口比例27.18%,高出全国7.38个百分点。预计到2025年,无锡人口老龄化比例将达30%左右。为此,无锡已在全省率先出台《无锡市社区(村)长者助餐点建设规范指引》《无锡市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工作指引》,先后制定出台了《推进区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推动“一餐饭”的温暖抵达。
需求导向让“表情包”成“风向标”
助餐点位的科学布局、品质提升,解决了就餐率、覆盖面问题。具体点位上的“状态”,却让人看到因地制宜的工作考量。每个街道、每个社区都有着各自的实际情况,在采访中可以感受到各地正探索“自己的模式”,而指向则一致:想尽办法让老人展笑颜。
新安街道的助餐中心设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客流”有保障。家住新安花苑的周小玉是上海户口,“以前外地户籍不能在这里用餐,今年听说对常住人口开放了,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既是一顿顿饭,也是一个村的邻里深情。在宜兴善卷村,70周岁及以上的本村老人可以到助餐中心就餐。记者现场看到,饭厅里整齐摆放着30张四人桌,中午基本坐满。“善卷村有上东村和下东村,一开始发现上东村的村民来得多,原来下东村有些老人的家离助餐中心远,最远的要走20分钟。
原居养老”是目前九成以上老人的选择,在家门口需要的养老服务是多元、动态的。在许多助餐中心的反馈模式里,老人的“表情包”就是“风向标”,他们满意不满意是核心标准。从全市来看,助餐模式较多元,哪些比较受青睐?
四个模式较为“主流”。其中包括,政府统一规划供给模式:以惠山区为代表,全区建立“中央厨房+爱心餐厅+助餐服务点”的三级网络,特色打造体系化、标准化、品质化的助餐品牌;养老服务设施延伸供给模式,主要是各地依托街道、社区现有养老设施嵌入助餐服务,让老人能同时同地安享休闲活动与平价餐食;企业业务衍生供给模式,由各级民政部门引进相关企业,基于企业既有运营优势,拓展助餐业务,政府给予相关补贴。
三方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
注入活水让长者餐“真香”更“长香”
惠老助餐并非一次性工程,需要全覆盖更要可持续
全程智慧化,提升精准度。在灵锡APP的养老地图上,一些助餐点正在陆续上线。预计到今年底,已建成运营的街道(镇)、社区(村)的助餐点位都会进入这张地图。老年人及家属可以点击查看,选择自己最适合的助餐点。我市在惠老助餐管理方面还引入智慧健康养老云平台,将全市惠老助餐信息集成于数字系统,可以实现老人刷卡用餐,数据精准分析,补贴精准发放。作为物联网之城的无锡,也将探索“互联网+明厨亮灶”等监管模式,以全程智慧化来推动惠民助餐服务的迭代升级。当前,惠山区已实现了各乡镇、街道助餐的“一卡通”。
力量集约化,提升参与度。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构建的“无锡模式”,也期待注入更多惠老活水。不仅要提高政府的支持力度,也要提升社会力量的参与度。在走访点位中,可以发现一些地方已设计惠老助餐慈善爱心项目,在部分工业底子较厚的街道、镇,一些企业家、乡贤也主动加入到助餐捐赠行列。通过各级慈善基金会和公益组织,汇聚更多社会力量,为老人“多添一道菜”,不失为可复制、可持续的暖心举措。
内容丰富化,提升满意度。“除了助餐,我们还能做点什么?”这是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的“自我拷问”。有相当部分的助餐中心对供餐已“得心应手”,探索提供“增值服务”。比如,由国企提供服务的社区助餐中心,捎带上提供包子,老人觉得方便——既拿了午餐,还把“第二天的早餐解决了”。
“老年人助餐要办到老百姓的需求上,这个工程需要攻坚,也需要考虑长远。”市民政局局长周立军也多次走进助餐点调研,他表示,我市将探索形成多元化、稳定性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投入、引导助餐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品牌,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让更多的老年人吃上吃好健康餐、温暖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