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 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1月23日,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后,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斌在“厅(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介绍,全省60岁以上户籍老人已经达到1340万,占比26%。
对于近年来浙江省养老服务发展态势,陈斌归纳为“三个有”。一是有“床”,全省已建成1800多家养老机构、31万多张床位,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4.3万户。二是有“网”,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服务网络,加快建设老年助餐服务体系,2023年老年人助餐超过9000万人次。三是有“底”,经济困难老人得到有效兜底保障,全省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市域同标,人均月标准为1149元。
对于下一步的养老工作,陈斌表示,浙江省将从“医、食、住、行”四方面入手,“四心联动”系统推进。
一是“医得尽心”,患病能够及时看。目前,浙江省长期护理保险已覆盖1870万人。2024年,将扩大长期护理险试点范围,加快建设“康养联合体”,特别是加强失能失智老人的早干预早治疗。同时,浙江计划试点建设一批社区认知障碍干预中心,开展宣传教育、早期筛查和干预,同时加强这一领域的科普培训和国际交流。
二是“食得暖心”,到点能够吃上饭。目前,浙江省已有中心食堂、村社助餐点、邻里互助、流动餐车等多种形式的老年助餐点8000多个,但还不够均衡,尤其是山区海岛农村,地广人稀,成本高、投入大、助餐难。2024年,浙江省将因地制宜再建2500个助餐点,努力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三是“住得安心”,养老能在家门口。浙江省将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相融合的养老模式。积极引导和支持适老化改造,鼓励社会组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推动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有效利用社区闲置用房,建设一批嵌入式养老机构,同时推进乡镇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重点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深化“海岛支老”、加快“山区助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大数据平台,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管理水平,健全困难老人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救助帮扶。2024年,将对纳入低保的老人增发10%的基本生活补助。
四是“行得舒心”,银龄能有新活力。目前,浙江全省60至69岁老人占户籍老龄人口的一半以上,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政府部门,浙江民政在切实履行保基本、兜底线职责的基础上,也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比如举办浙江(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等,共同推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