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老邻居的“新事业”

  发布于2024-03-20    

“您年纪大了,以后再有需要跑腿的事,直接找我就行。”这是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地区绣菊园社区60岁的志愿者李玉(化名)第三次入户,她已和服务的高龄独居老人成了朋友。

绣菊园社区常住人口8275人,其中老年人1353人,高龄独居老人140余人。如何加强对这些老人的关爱,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2023年9月,龙湖公益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发起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项目落地绣菊园社区。项目团队经过深入调研和资源分析后,决定建立“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发挥像李玉这样的社区低龄老年人时间充足、精力相对旺盛、熟悉邻里情况的优势,以低龄助高龄,既让活力老人老有所为,又让受助对象老有所养。

助老服务有技巧

“助老志愿服务和咱们平时的志愿服务不太一样。”在“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的首次培训中,来自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的张昕月解释说,大家平时参加的志愿活动,大多是“一次一事”,如清理楼道卫生、维持活动秩序等,活动结束,志愿服务也完结了。但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活动”时间是长期、持久、多次的。

“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并不简单,所以我们会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不能让志愿服务停留在帮老年人打扫卫生等琐碎事项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养老合作发展中心副主任吕倩介绍,“培训还要教授志愿者精准评估高龄老年人情况,合理利用老年人自身资源,高效解决老年人遇到的问题。”

项目团队还组织了座谈会,邀请志愿者骨干畅谈为高龄独居老年人服务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张昕月则带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一起设计了志愿服务记录表,详细敲定服务内容,提高志愿服务的精准度。

经过精心筹备,2023年11月,“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小规模志愿服务活动,入户慰问高龄独居老人,评估老人现状、需求和问题,并寻找个性化、专业化为老服务路径。

跟踪督导伴成长

“11月的时候,大姐说很喜欢和我聊天,感受挺好!12月的时候,大姐说入户频次有点高了。咱们服务方式是不是可以调整了?”2023年年底,在与项目负责人的一次交流中,62岁的志愿者王立蕊(化名)反馈了服务对象的变化,并提出了建议:“既然精力富余,我觉得可以服务更多老年人。”督导交流会上,王立蕊等志愿者希望承担更多的服务任务。

在“爱心暖夕阳”志愿者培育和志愿服务开展的过程中,项目团队每月都会组织一场督导交流会,与志愿者一起考量整个服务流程,记录志愿者的感受,梳理问题并寻找服务调整方向。比如,志愿者发现,在服务中,一些老人并不需要志愿者入户长时间聊天,而是更需要在遇到问题时尽快获得帮助。根据这一问题,现在的志愿服务已改进为缩短单次时间,扩大服务覆盖面。

如今,“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在定期入户服务的基础上,每周常态化关注高龄独居老年人居家安全状况、身体和心理健康,并邀请这些老年人到社区活动室参加茶话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联手推进提能力

在“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建设中,龙湖公益基金会为绣菊园社区的“一老一小”友好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提供技术支持。基于对社区现状、需求的深入调研,三方与社区多次沟通,推动志愿服务符合社区高龄老年人需求,也推进了志愿服务团队顺畅运行。

“专业机构的介入,大大提升了助老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性、规范性。借助第三方的丰富经验,助老志愿服务队提供服务的切入点更准,能够有效关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帮助老年人获取实际帮助、推进社区工作开展。”绣菊园社区党委书记邵平表示,陪伴式督导能及时发现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并调整服务方式,使志愿服务更贴合社区实际情况。

吕倩认为,深入开展社区助老志愿服务,需深度定制内容和方式,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下一步,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龙湖公益基金会、绣菊园社区、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将持续培育、提升“爱心暖夕阳”助老志愿服务队的专业能力,并继续做好督导,让社区低龄老人的“舞台”更大、高龄老人享受的服务更多样。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11月20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京彩时光 银龄守望”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根据方案,12月1日至31日期间,…
了解详情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做好老年人金融服务工作,增进老年人福祉,前不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
了解详情
北京市朝阳区的方女士今年86岁,老伴去世,儿子定居国外。“女儿住在海淀区,一星期来一次。她61岁了,还要和…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