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提供一些更亲民套餐?
食堂能不能多开几家,每次去还要乘公交车。
老年人出门不便,能送餐上门或送外卖吗?
日前,“在这里,感受城市的味道”首场示范版大讨论在颛桥镇君莲党群服务中心举办。高校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委书记代表、居民代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如何办好党群服务阵地里的社区食堂。
本次大讨论分三个阵营,由居民代表、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代表等组成的消费方,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人人观察员,由社区食堂经营负责人、街镇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周边居村负责人组成的运维方,每个阵营有位专家列席,大家围绕社区食堂怎么样、怎么了、怎么办,从现状、问题、建议三个维度充分探讨。
怎么样?家门口的食堂“不仅要有,更要好”
这几年,闵行着力打造家门口美好生活地,尤其是居民关注的社区食堂和助餐点,成为刚需标配。2023年,全区100个实事项目中,社区食堂和助餐功能覆盖率达到了74%,受到了群众欢迎。但在推进过程中,社区食堂也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群众对选址、口味、设施、服务、价格等提出多元意见,表示家门口的食堂“不仅要有、更要好”。
“我觉得口味还可以,但过了中午12点,菜就少了,选择余地不大。”“我是网约车司机,希望食堂开放时间能不能再延长一点,有时候晚一点过来,基本没什么吃的了。”……
怎么了?解决好家门口的一顿饭“意义不同”
面对居民的真实评价,运营方表示,“我们运营3个月来,日均客流量从4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最多的时候超过了200人,可以说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大家很关心的价格,负责人现场做了回应。“我们做了二三十年餐饮,有自己的供货渠道,采购的价格还算比较优惠,基本是批发价,但所有菜品都是现做的,比如清蒸鲈鱼,都是当天活杀的,不是冰冻的,更不是预制菜。”主持人带大家和负责人算了一笔账。社区食堂免去了店租、水电费,成本主要由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构成。“我们的收入来源就靠客流,客流量大才有盈利的可能。按照目前的价格水平,日均客流量达到300人就能有微薄利润。”
关注的背后是公众对民生和基层公共服务的期待。一位从2006年开始做为老助餐服务的老板表示,社区食堂和做餐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用养老的理念去做社区食堂,至少60%是为老服务。“我们发现老年人需要的是物美价廉。”
专家认为,未来的社区食堂市场一定是分层的,有些可能是养生餐、健身餐、零脂零卡食物,面向年轻人。另外,社区食堂不仅仅是食堂,也能变成活动空间,成为党群服务功能的一个延伸。
怎么建?人人参与成为治理的主体
怎样因地制宜满足助餐需求?如何因策设计社区食堂创建模式?怎么服务好全龄友好?……现场,人人观察员跳出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局限,从更宽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探讨党群服务阵地里社区食堂运维实现方式与模式,其他街镇做得好的运维方分享经营经验。
“我们会尽最快把早餐做起来,居民有需求可以去食堂预约场地,和社区邻里一起做汤圆、包饺子。”“我们也可以为大家准备一些成本价出售的点心等菜品。”……在居民和人人观察员的出谋划策中,食堂负责人决定从开发亲民套餐、开放早饭、投身社区公益、共享服务场地等多个方面着重发力,同时也邀请大家成为“人人品质监督团”,共同打造君莲片区美好生活地。
受邀专家点评:“社区食堂承载着大家很多期待,要怎么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这不仅是一个社区食堂的运营能力,也体现政府对公益事业的推动能力。这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治理共同体,人人都应该成为治理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