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即将来临,7月20日下午,一场主题为“提升预防意识、共促老年健康”的媒体科普沙龙在安徽合肥举办。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控处处长兼预防保健门诊主任朱立炜与当地主流媒体共同进行了深入探讨,呼吁公众重视老年群众的疾病预防,提高各界对于预防接种的认识,助力健康老龄化。
据了解,7月24日-30日是全国第五个“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将以“科学健身 助力老年健康”为主题,国家卫健委、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开展2023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此次宣传周期间,各地将结合老年人特点,通过老年健康教育科普视频等多种方式,宣传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疫苗接种、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伤害预防、应急救助、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健康科普知识。
“年龄增长所致免疫功能下降,被称为免疫衰老。”科普沙龙上,朱立炜从医学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提到,由于机体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再加之慢性病造成的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老年人更容易成为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举个例子,以往患过水痘的人,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免疫功能逐渐降低,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再激活,从而导致患带状疱疹。50 岁以上为带状疱疹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越严重。”
“流感、肺炎、带状疱疹……”面对媒体记者们的踊跃举例,朱立炜介绍,目前,国内老年人可接种疫苗包括新冠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等,种类多样。“然而,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老年人普遍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危害和预防认识不足,存在‘疫苗犹豫’现象。”而一旦患病时,老年人身心遭受病痛折磨,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个人和社会承担的疾病负担也加重。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接种疫苗时往往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有慢性病是不能接种疫苗的。”朱立炜解释,慢性病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实际上,慢性病人群因其免疫力低下,更易患感染性疾病,亦会加大慢性病管理难度,因此更需要接种疫苗,主动预防相应疾病。以带状疱疹为例,相比于一般人,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慢阻肺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均有明显增加。
许多慢性病防治相关指南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疫苗接种均进行了推荐,内容涉及流感、肺炎球菌性感染、带状疱疹。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建议在接种门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接种。
“因此,我们特别建议,可以提醒或者带家中老年人前往综合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相关的疫苗接种,减少他们患病的概率和风险。这些疫苗也都是可追溯的、放心的。”朱立炜表示。
此外,在疫苗的有效性方面,朱立炜也做了科普。
“疫苗的有效性可以从疫苗的保护效力和保护时长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方面,疫苗的保护效力指接种疫苗的人群与未接种疫苗人群相比,减少疾病风险的程度。如果疫苗的保护效力为 80%,说明接种该疫苗后,疾病风险将减少 80%。另一方面,每种疫苗的保护时长均有所不同,主要和疫苗采用的技术路线、表达系统及生产工艺相关。同时,朱立炜强调,对于HIV患者、肿瘤患者等免疫力缺陷的人群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不能选用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