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加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形成发展合力,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能,把多样化、高品质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形成发展合力
南宁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纳入重大民生工作,积极协调各部门统筹推进。市政府出台《南宁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编制《南宁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重点做好“5—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2023年,南宁市启动《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立法起草工作,为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提供法制保障。
在政策支持方面,南宁市政府出台《南宁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管理办法》《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等一批支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好重点资金保障,近3年来,全市平均每年专项用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资金5200万元。为充实工作力量,南宁市成立市级养老服务指导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并配备20个编制。
为保证服务质量,南宁市建立考核机制,将长者饭堂、家庭养老床位、居家上门服务等居家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内容纳入南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民生项目清单,将完成情况列入对县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以及市政府督查激励事项。
扩大服务供给
南宁市加强多层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设施网络。县级层面累计投入11亿元,在15个县(市、区、开发区)各新建一所具备专业失能照护、统筹县域资源功能的示范性养老机构,每家机构床位数300—500张;街道层面,在全市25个街道各建设一个综合功能养老服务中心,50%的乡镇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层面,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且单处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结合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民生项目清单,逐步补齐老旧小区设施短板;家庭层面,预计2024年年底,全市将累计完成1.2万户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在服务提供上,南宁市围绕老年人急难愁盼用劲用力,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2022年以来,南宁市采取社区自建厨房、社区餐饮门店挂牌、单位食堂延伸服务等模式开设长者饭堂,4.9万名老年人在“长者饭堂”系统注册用餐,累计用餐260万人次。围绕失能老年人洗澡难题,南宁市采用流动车助浴、居家上门助浴等方式,为60岁以上经济困难和80岁以上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超1万人次的专业助浴服务。围绕老年人探访关爱需求,南宁市采取“物业+养老”“家政+养老”等模式,为1.7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并联合多部门开展独居、留守、失能老年人探访关爱。围绕老年人看病就医需求,南宁市建设15个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全市23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均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围绕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南宁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相衔接,77家机构纳入长护险定点机构,1.4万个失能老人家庭从中获益。
提升服务效能
在培育行业市场主体方面,南宁市引入一批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培育出“华保盛”“新生活”“壮家女”等一批本土养老服务品牌。
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南宁市依托广西医科大学等10多所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将4所高校和2个机构列为广西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22年以来,全市共分类分批次组织11期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护理员队伍中五级技能等级以上者达72%。
在运用信息技术方面,南宁市依托南宁数字民政平台,推动“养老服务+监管+资源调度”等业务信息建设一体化,确保供需对接精准化。2024年4月,南宁市入选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