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河西区以老年助餐服务擦亮“津牌养老”河西名片

  发布于2024-07-01    

河西区是天津市六个中心城区之一,户籍老年人30.98万,老龄化率31.63%。2019年,在对全区老年人逐一入户开展问需调查中发现,助餐服务需求占比41.4%,列养老21项需求之首,“做饭难”“吃饭难”成为居家养老亟待解决的难题。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河西区聚焦老年助餐服务,立足区情,积极创新,织密织牢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5处,挂牌开设老人家食堂90个点位,累计服务超516万客次、消费金额9418万元,持续擦亮“津牌养老”河西名片服务品牌成色。

高位推动,系统化实施

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区委、区政府民心工程。一是抓制度。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志愿者助力的助餐服务思路,完善政府无偿或低偿提供网点用房机制、助餐“双补贴”机制、周例会纾困机制、企业联系帮扶机制、爱心志愿助老工作机制等,形成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级书记提锅上灶”工作局面。二是建体系。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系统推进以助餐为重点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解决“谁来抓、怎么抓、抓什么”的问题。三是强队伍。整合编制资源,成立区养老服务中心和街道养老服务中心,配强社区养老工作人员,搭建起区、街道、社区三级助餐工作网络。

集约布局,网络化建设

坚持“开设”而非“新建”的思路,不搞“大水漫灌”和“大拆大建”。一是铸牢阵地。全区统一布局,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区属载体最大限度向居家养老服务倾斜,利用闲置房产新建、置换载体等方式,开设老人家食堂45个,形成以老年人步行距离700米的服务圈,促进服务便利可及。二是融合服务。坚持依托存量,全区整合利用现有的养老机构、养老综合体、照料中心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设老人家食堂占比80%;积极拓展增量,支持中央厨房集中配送,社会餐饮企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物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三是借位开设。优先发展“明厨亮灶”的一级食堂,提供制餐、堂食、送餐等全方位助餐服务;鼓励发展中央厨房集中供餐、连锁运营模式的二级食堂,降低运营成本和食堂开设难度;支持物业、家政服务和居委会因地制宜开设三级食堂,方便老年人定点取餐。

多元发展,市场化运营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市场化运营。一是以规模换服务。把老人家食堂打造为全龄友好型食堂,面向社区全人群服务,可同时提供老年餐、儿童餐、工作餐、通勤餐等,鼓励年轻人用餐,通过为社会其他群体服务增加食堂营收,确保助餐服务能盈利、可持续。二是以连锁降成本。将全区14个街道划分多个片区,鼓励企业竞标运营同一片区内的多家老人家食堂。目前,5家规模运营商运营全区75%以上的老人家食堂,片区化、连锁化、规模化取得明显成效。三是以扶持撬市场。建立“双补贴”机制,根据就餐老年人年龄等给予适当助餐补贴,同时根据流量给予老人家食堂一定运营补贴,以扶持措施释放老年人消费潜力。

数据赋能,规范化管理

一是搭平台。开发养老管理服务智慧平台,开通“85858590”服务热线,完善“一键通”应急呼叫网络,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卡,搭建智能数字结算、数据统计、补贴计算机制,方便老年人自由就餐,强化“线上+线下”监管,不断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受益面。二是强标准。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工作指引》《老人家食堂食品安全规范》《老人家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指导意见》,编制地方标准《居家养老送餐服务规范》,以标准促服务。三是促规范。以区政府名义统一标识公告,以区民政局名义发布老年人助餐地图,委托第三方开展绩效评估,建立动态“挂摘牌”机制和引入退出办法,对吃得不好、不放心的及时摘牌、停发补贴,实现优胜劣汰、阳光服务。

经过几年探索,河西区已经形成老年助餐服务建设、运营、监管等方面政策规范体系,让“吃得好”、“吃得实惠”渗透进河西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力争把老年助餐服务办得“叫好又叫座”。仅2023年,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总量达132万人次,消费总额达3072万元,其中助餐消费金额达2323.9万元。



The End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全国老年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caua@lnjk.org.cn

11月20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京彩时光 银龄守望”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根据方案,12月1日至31日期间,…
了解详情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做好老年人金融服务工作,增进老年人福祉,前不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
了解详情
北京市朝阳区的方女士今年86岁,老伴去世,儿子定居国外。“女儿住在海淀区,一星期来一次。她61岁了,还要和…
了解详情

微信扫码联系